
徐靖华,1949年5月出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他出生于吕梁山南麓的一个小山村,自幼家境贫寒,一直怀揣富裕的梦想。改革开放后,他靠着自己的勤劳和睿智,搞苗圃、办企业,终于使自己跨入富裕农民的行列。
徐靖华就是这样一名无愧于时代的楷模。他探索着、奋斗着、实践着,在追求梦想中寻求方向,在干事创业中寻求快乐,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价值。他是临汾市劳模、山西省劳模、山西省民营造林功臣,今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殚精竭虑求发展。枕头村地处山区,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发展缓慢。徐靖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家乡的出路何在?乡亲的致富梦何日实现?
徐靖华苦思冥想,访贤问计,决心改变传统农业的方式,走专业种植的致富道路。
思路决定出路,看准了的事就放手去干。徐靖华聘请果树专家到枕头村实地调研,对土壤、气候等条件进行分析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枕头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分、土壤有机质丰富,非常适合苹果生长。于是,他说干就干,2010年12月成立了大福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了理事长。
发展之初,为把乡亲们组织起来,徐靖华不仅走家串户,挨个儿上门动员说服,更是自投资金40万元,购买果树苗20余万株。多年来,他举办技术讲座60多期,培训群众万余人次,极大地推动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前,枕头村有108户、400人加入合作社。
为提高果树品质,徐靖华适时为果农发放有机肥料、农药,为果农提供服务;为方便果园灌溉,组织建设可蓄水30万立方米的燕尔河水库,铺设果园灌溉管网,使3000亩苹果园全部实现浇灌;为便于田间管理,组织实施硬化田间道路26公里;购置中小型农业机械60台;为解除果农的后顾之忧,建立1000吨冷藏库。
呕心沥血搞绿化。枕头村沟壑纵横,山岭起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乱砍滥伐、野蛮开采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荒山秃岭,满目疮痍。徐靖华下定决心改变家乡面貌。
干当前,谋长远;谋大势,思全局。经详细谋划,徐靖华早已将蓝图绘就: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说着容易干着难。全村大部分荒山是干渣,没有土层,干渣上还生长着荆棘。要栽树,首先要割去荆棘、掏石挖坑,再从远处运回好土回填,之后还得拉水逐坑逐苗浇灌。徐靖华和大家一起吃在工地、劳作在工地,栉风沐雨,个中艰辛不言而喻。
10年来徐靖华先后筹资500余万元,购买树苗70余万株,动用劳动力8万名,挖坑换土15万立方米,拉运浇水9万多立方米,最终把全村1万亩荒山全部栽上了白皮松、油松,使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林区。同时,徐靖华组织在林区新修荒山荒坡作业路6公里,栽植黄栌、连翘、木槿等花木50000余株。
如今的枕头村,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山风徐来、松涛阵阵、花果飘香,被临汾人称为西山“氧吧”、尧都 “后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