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该技术的优势和显著创新是实现了外科手术中,手术野同一部位、同一时刻解剖学结构图像和特异性靶向分子标记影像的精准融合和3D显示,肿瘤部位能够更加清晰显示、立体定位、确定肿瘤边缘、精确切除肿瘤。它是一项国际领先的最新诊疗技术。”杨晓峰说。
2020年,山西省专利局经省内外专家评审,认为“3D光学分子影像腹腔镜”是一项多学科交叉、多种技术融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光学分子影像内窥镜成像技术,能显著提升我国在靶向外科领域的国际地位,对保障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安全、避免国外产品垄断具有重大意义。山西省专家技术奖励委员会将其评为山西省专利一等奖。
杨晓峰介绍,不久的将来,医师可以在手术中看到常规内窥镜看不到的微小肿瘤和残余肿瘤。这些前沿诊疗理论和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泌尿外科,而且将被广泛应用于普外科、妇产科、头颈外科等多种肿瘤外科,将是继开放手术、微创手术之后的“第三代外科手术”。
在领域内独树一帜,杨晓峰将光学分子影像学与现代外科学密切结合,提出一门新学科———光学分子影像外科学,得到了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可。日前,他编著的《光学分子影像外科学》专著受中国科协资助,将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医工结合产业化,打造拥抱“第三代外科手术”的创新“梦之队”
几十年来,杨晓峰秉持医生治病救人、教授教书育人和学者勇攀科学高峰的工作理念,将临床工作、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融为一体,实现了产、学、研、用的创新发展。
在山西医科大学和山医大一院的支持下,2010年,杨晓峰牵头建立山西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2013年,该中心被山西医科大学授予“协同创新中心”称号,2018年被山西省科技厅授予“山西省外科靶向光学分子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称号,2019年被山西医科大学命名为“杨晓峰教授创新团队”,2020年被山西医学科学院A区科技平台授牌,成为山西医科大学的重点科研机构。
近年来,杨晓峰牵头的研究中心与省内外企业协同创新,投资1000多万元,汇聚医学、精密仪器、光学、医疗器械设计等领域的尖端人才和设备,成功研发出系列国家高端医疗设备。2019年11月,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上,杨晓峰团队的研究成果《荧光成像术中导航设备的研制和应用》《近红外光谱成像仪联合靶向分子抗CD47-AlexaFluor790在膀胱癌诊治中的应用研究》以及系列高新技术医疗设备“多光谱荧光成像仪”,受到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曹雪涛院士和国内知名院校参会学者的高度关注。多家企业表示将参与中心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经过30多年深厚的学术积淀,杨晓峰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取得发明专利1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专利奖6项,研制的系列医疗技术成果得到成功转化,2002年成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16年成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19年成为博士后指导教师。目前,杨晓峰培养出的50多名研究生在全国各大医院独当一面,还有2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正和他一起追逐精准到分子水平靶向外科的创新梦想。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杨晓峰带领精准外科创新“梦之队”取得的成果必将对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医疗器械的研制和区域医疗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也必将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