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雨茜 自2016年参加工作以来,潘志勇钻研业务、专注创新,先后独立取得十多项“小发明”。“作为‘90后’的年轻人,必须有敢闯敢干的劲头,必须有敢于吃苦的精神,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潘志勇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潘工,快来看看,EBZ200掘进机的液压系统又出现问题了。” “好,我马上下去。” 1月13日,晋能控股煤业集团王坪煤电公司机掘三队工作面上,几名职工在一旁等待机掘三队安全副队长潘志勇前来维修设备。在该公司,每当遇到棘手、难度大的设备维修问题时,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找潘志勇。 这只是今年29岁的潘志勇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该队的技术员,潘志勇还负责设计、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规程以及巷道验收等工作。 2020年2月,潘志勇发现在掘进过程中有人员从掘进机两侧和后方进入危险区域。此举既影响正常生产,也危及井下矿工的生命安全,但一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我来想办法,一定要让工友们放心作业。”于是,潘志勇开始想办法解决问题。他通过翻阅图书、实地测量数据,经过近40多天的反复修改,最终研制出了“掘进机行人靠近检测报警急停闭锁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在掘进机尾部设置报警装置,只要人员进入报警范围,掘进机就会自动切断电源,停止运行。这样一来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潘志勇介绍说。2020年,该系统获得了朔州市“五小六化”优秀成果二等奖。 自2016年参加工作以来,潘志勇钻研业务、专注创新,先后独立取得皮带防跑偏装置、辅助安装树脂装置以及皮带头的简易清带器等十多项“小发明”,并运用到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了安全、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闲暇之时,潘志勇还不忘学习专业知识,通过刻苦钻研把井下大型设备的资料进行了整理、汇编,使岗位职工对设备的性能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维护起来更加精准。面对矿上岗位工种较多、特殊工种复杂等问题,他通过细心研究、查资料、询问有经验的老同志等方式,健全完善了《班组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单位管理制度流程和职工操作行为,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 “作为‘90后’的年轻人,必须有敢闯敢干的劲头,必须有敢于吃苦的精神,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潘志勇的 “口头禅”。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谈到新年的打算时,潘志勇坚定地说:“矿上和单位领导都很器重我,同事们也都十分友爱。我一定会再接再厉,为企业发展、为美好生活,努力工作。”腼腆的笑容,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个“90后”技术员奋发向上的决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