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最美地勘人之二

关键时刻化身抢险勇士

本报记者李震川

张永强,一个铁一般的汉子,黝黑的脸庞上泛着光泽。他一年里能够回家和妻儿团聚的日子只能按天来记,但长年的野外生活并没有在他的眼神里平添沧桑,而是增添了一分坚毅。张永强很快就和记者熟络起来,打开了“话匣子”,把时光带回到2010年3月,那个令全国人民揪心的时刻。

2010年3月29日,山西省煤炭地质148勘查院特钻公司的小伙子们已经一天一夜没合眼了。此时,他们正在晋城市沁水县胡底乡七坡村执行煤层气勘探任务。由于正在更换钻头,大家都没顾上休息。施工正在紧张进行中,钻井队长张永强的手机响了,接通电话,里面传来院领导焦急的声音:“永强,王家岭煤矿出事了,赶紧去救人。”

148勘查院特钻公司是地勘队伍中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平时做的工作无非就是打井、找矿,而一旦遇到险情,他们就化身抢险救灾的勇士。

“真希望我这一辈子都不要遇到救灾的事情,可偏偏在我42岁那年遇到了。听说井下有被困的矿工时,我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张永强回忆着。

众所周知,灾难发生之后有“救难黄金72小时”,在此时间段内,受灾人员的存活率极高。从接到电话的那一刻起,一场极限速度的较量就拉开了帷幕。

时间就是生命。根本来不及等待公司调派车,张永强紧急联络了当地的一家搬家公司。已经加班一天一夜的队员们立刻将机器设备进行拆解,迅速装车,连夜赶赴王家岭。

“我们赶到现场时路还没有打通,铲车司机、挖掘机司机正在紧张地施工。周围的人一眼看到了我们拉来的钻井,纷纷大喊‘钻井队的来了!一定要把人救出来啊!’我们一行15人,体内的热血在那一刻也沸腾起来。”张永强说道。

特钻队员们此时已经两天没有休息了,按理说应该原地打个盹,保存体力,等待路修通,可此时谁也睡不着。他们不断地询问前方的消息。3月30日,路刚刚修通,张永强就带领队员们出发了。在挖掘机的牵引和大家伙的手拉肩扛下,特钻队员们终于抵达现场,定井位、竖钻塔、组装机器设备……因为抢时间,队员常建奎的手被挤了,随便用布条包扎后继续操作。时间就是一切,大家咬紧牙关,一言不发地忙碌着。

仅仅两个多小时,钻机的巨大轰鸣声就响了起来,现场欢呼声一片,这声音就是希望。整整17个小时,特钻队员们没有离开钻机一刻,饿了就啃几口方便面,渴了就喝几口水。3月31日早晨,钻机向下推进了251米后,一股高压气体和着水冲出了地面。距离钻杆最近的小武刹那间被击中,眼镜也被打得粉碎。他顾不上脸上的伤痛,一边扔掉眼镜,一边大喊着:“打通了!打通了!”在这场与死神的速度比拼中,148勘查院特钻公司创造了世界矿难救援史上的奇迹。

随着钻杆的吊起,其他救援队员替换下了这15名特钻队员。算起来,他们已经90个小时没有合眼了。4月份的山坳里,寒风依然刺骨。混着雨水、汗水和油泥,全身湿透了的15名特钻队员看着营养液被输进他们刚刚打通的井口,终于松了口气,疲倦袭来,于是纷纷就地一卧,鼾声如雷。摄影师记录下了这感人的一刻,15条铮铮铁汉身着红色制服,就这样睡在草丛里,脸上满是欣慰与自豪。

时至今日,当年参加救援的人大多还在队里做着平凡的日常工作,但只要一声召唤,他们会马上化身抢险的勇士,义无反顾地向着危险的地方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