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伟 深秋重阳,一个古老的话题常说常新。“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与敬业奉献”,这种故事在自己和别人身上反复上演,显示的道理也一遍比一遍深刻。 前些日子,听说一位已经退休三年多的工友胃部手术后气管感染,病重住进了医院重症病房,我赶忙和几位工友相约去看望。呼吸机气管、流食管、引流管、导尿管,还有密密麻麻的监视器导线,几乎遍布工友全身。见到我们几人,他在床上十分动情,欲言又止。听说他曾经几次要拔管结束治疗,不想再连累家人,数次被制止。两个月的疗程已经把他折腾得皮包骨头、痛苦异常。他爱人拖着病腿要在家里做饭、看护两个孙子,儿子、儿媳、侄儿轮流看护完他还要照常上班,家里家外十分不易。在病床边,我对其眼角已布满血丝的儿子和侄儿回忆了一番我曾经侍奉父亲的经历,并提醒他们:“床上的病人,地下的罪人,治病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长期侍养的准备和一颗非凡的耐心。”转身又不停地安慰得病的工友:“一定要有信心,用奇迹回应晚辈们的辛劳和付出。”随后,我们几个人隔三差五去照看和鼓励他,好在他的病情逐渐稳定了下来,转入了普通病房。 看着他们全家人艰难的生活景象,我不由想起自己曾经的过往。我父亲晚年备受疾病的困扰和折磨,经过几次大病治愈出院后,按照医嘱每日坚持定时服用七八种中西药,定期吸氧,定量吃饭,终于磕磕绊绊地步入古稀之年。当年,近五旬的我回到家里还能喊一声“爹”且有人爽快地答应,心底就总能感到无与伦比的幸福与慰藉。 有一次,我深夜在父亲住院的病榻前边看他打点滴边做起了工作计划。父亲久久侧目望着我稍显疲惫的神态,静谧中父子俩开始了一段有趣的对话。“耕读传家,一脉相承呐,你爷爷病重住院那会儿,我就抱着算盘在他床前边看他输液边合计,因为自己是单位会计,一边揪心他的病情,一边生怕工作上有闪失。没想到,今日我也这样连累你,真难为你呀孩子。”父亲长吁着气息说。 “爹,你那时累不累?”我停下笔问他。“不累是假,可用一样的心情对待这两种事情,你就顾不上那么多了。”父亲肯定地答道。用一样的心情对待手中两种事情,对呀,这不就是孝爱与亲情吗? 听说那位得病工友的儿子被提拔为单位中层领导干部,我心想,面对精神与体能的双重压力,深受家庭与事业的双重考验,这种特殊的境遇赋予了他特别的责任与意义———孝爱与亲情。就是能忠孝两全,就是像对待亲人那样对待同事,像对待家庭那样对待事业。越是艰难,就越要如此。果能如此,他今后的前程之中,天会更蓝,地会更绿,山会更美,水会更清。 (作者单位:航天科技集团一院519厂离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