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晋大地的崇山峻岭间,黎霍高速公路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黎霍高速全体参建成员齐心协力,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用汗水浇灌着这条承载着区域发展希望的交通动脉,正向着最后收官之战发起冲刺!
黎霍高速线路全长约152.66公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第六横和我省“三纵十二横十二环高速公路网”第十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重点工程项目。项目的建成将彻底结束山西省长治市沁县、沁源县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在黎霍高速公路的守护队伍中,有这样一位公路建设的精英,他的身影尤为引人注目。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与矢志不渝的热情,踏遍多座桥梁,心怀千里坦途。他就是中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黎霍高速公路项目部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和造价师———李锋。
李锋自2001年进入中国中铁以来,在基层工作24年,怀揣对公路事业的无限热忱,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做起,以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才能,逐渐成长为项目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24度春秋,他匠心独运,精心雕琢着每一条公路、每一座桥梁、每一座隧道,足迹遍布山西、广西、贵州、内蒙古、吉林、陕西、新疆、福建、海南、山东、湖南、甘肃等多个省份的重点交通项目建设现场。他先后破解多项建设难题,获得发明专利4项,参建的十余个重点项目均在企业内部和行业领域取得了良好佳绩,个人多次受到表彰。在4月30日召开的2025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上,他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这位扎根交通建设一线24载的“中铁工匠”,以科技创新破解太行天险,用智慧汗水铺就富民通途,成为新时代中铁交通建设的标杆人物。
五月的花朵格外鲜艳,恰如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绚丽绽放!
攻坚克难的“技术先锋”
作为我省“十四五”重点工程,黎霍高速穿越太行山腹地,面临地形破碎、岩溶发育等世界级施工难题。
李锋自2020年9月参与建设青兰国家高速公路长治至延安联络线(G2211)山西境黎城至霍州段项目以来,为项目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炎炎夏日的酷热,还是寒冬腊月的凛冽,他几乎每天都穿梭于公路之间,仔细检查每一个细节。面对突发挑战,他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迅速而冷静地指挥应对,确保施工的安全与进度。
他的勇敢与担当,如同隧道中的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在项目期间,李锋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完成《长大隧道陡坡斜井快速施工成套技术研究》科研课题,形成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论文4篇;参与编制的山西省地标《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费用计量指南》DB14/ T2924-2023于2024年4月5日正式实施;任总工程师期间,主持并组织编制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前期完成工程调查、施组策划等工作;在问腰高瓦斯隧道施工中组织实施“光面水压爆破技术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瓦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等课题,所在班组获得中国安全协会2022年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班组;组织参与太岳山特长隧道(全长11.16千米)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的编制与评审工作;任职期间认真落实农民工工资管理要求,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了中铁声誉和社会稳定;在担任临汾规划三街项目总工程师期间,负责项目建设、工经、财务融资、项目公司治理等工作,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合规问题;项目北段3.1公里进行运营筹备时,针对运营维护模式组织经济分析,精心编制运营手册,不仅降低运营维护费用,还有效保障了项目投资的整体收益,为中国中铁在临汾市场树立了良好口碑。
在技术创新与科研探索的道路上,李锋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深耕笃行,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创新意识,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铁三局霍永高速西段指挥部负责工经,参与完成3项科研课题,解决了砼路面磨光率高等技术难题,取得良好效益,节约成本500万元,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两项,所参与科研课题获中铁三局和股份成果鉴定各1项、股份科技进步奖1项,荣获 “中国中铁杯”、山西 “汾水杯” “太行杯”以及“国家优质工程奖”,参与建设管理的中铁三局科研楼项目获得2019年建设工程“鲁班奖”。他依托霍永高速公路工程开展的“废胶粉改性排水沥青混凝土在桥面排水系统中的应用”科研课题,其成果“一种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他研发的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霍永高速、大广高速泰赣段路面工程等多个项目推广应用,经济效益显著,且能显著降低沥青混合料生产、摊铺、碾压过程中的温度,降低能耗,减少了浓烟和有毒气体的排放,可促使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大规模推广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他的科研成果不仅为公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更为山西乃至全国的公路交通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他始终坚信,技术创新是推动公路交通事业不断前行的关键所在,也是他不断追求卓越的永恒动力。
薪火相传的“育人标兵”
一项项难关被攻克、一项项纪录被刷新,背后凝聚着以李锋为代表的公司技术人员的巨大付出和艰辛努力。
在同事眼中,李锋办公室的窗户永远是夜间最亮的。以李锋为带头人创立的“李锋职工创新工作室”于2020年10月成立,成员共计16人,包括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师6人,地点设在中铁交通黎霍高速项目部三分部项目部。该工作室以高速公路领域为重点,以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方向,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技术化施工、科学化管理全过程的高速公路建设和实践应用研究,搭建职工参与的创新平台,鼓励职工勤思考、多创新,增强创优意识,发扬工匠精神。
该工作室始终坚持“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操作方针,积极加强隧道、桥梁、路面等施工工艺的探索研究,全力推动隧道支护衬砌技术、桥梁悬臂浇筑、路面沥青材料等关键工序在施工生产中的运用转化,主动在施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写出方案、解决问题,攻克现场难关、提升施工效率,在施工方案和技术规范的有效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自工作室建立以来,完成两项QC活动研究、7项创新小发明成果,获得专利4项,发表论文两篇,并在临汾市“五小”创新大赛活动中取得3项优秀成果奖;2022年12月被授予山西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在黎霍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为确保工程高质量、高效率推进,中铁交通黎霍项目积极响应上级单位号召,开展劳动竞赛,并与“李锋职工创新工作室”深度融合,本质是将“创新基因”植入劳动竞赛,同时让工作室从“封闭研发”走向“开放共创”。这种模式既传承了劳动光荣的传统精神,又契合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要求,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既充分发挥了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职工创新活力,又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氛围,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
面对荣誉与成就,李锋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而低调的心。他深知,这些荣誉不仅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整个项目团队的赞誉。他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紧跟时代步伐,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升公路建设的品质和效率。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始终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和精神,为黎霍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与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默默地奉献着智慧和力量。
“这份荣誉属于全体黎霍建设者。”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后,李锋表示:“我们将继续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共同书写中国公路事业的壮丽史诗,为打造交通强国再立新功。”
目前,他正带领团队投身关键技术攻关,在新的征程上续写劳动者之歌。 文/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