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倩 中年,是人生最坏的年纪,也是最好的年纪;是一个黯淡的季节,也是一个光明的季节……于淮海集团研究院主任设计师王飞而言,则是后者。已过不惑之年的她,不仅没有进入人生的低谷,反而越活越自信。 2021年成为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23年被选举为全国人大代表,王飞的履职生涯正式开启。 现在的她,不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闪闪发光,也在社会上展示出自己独有的女性力量。 作为长治地区和军工系统的人大代表,她提出的意见有聚焦军工文化建设的,有为女性发声的,还有解决当地一些棘手难题的。 “作为人大代表,我希望建议可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可以实实在在为老百姓作一些贡献。”王飞说。 说起建议的类型,王飞笑盈盈地说:“可能和我的职业一样,属于切口小、力量大。”作为基层一线的科研工作者,王飞发现,一项好的建议可以落地,就像科研工作落地一样,都需要从细节入手。 在科研中,攻克质量、安全的难关,解决棘手难题,往往和小的细节相关。某在研产品的燃烧效率是个瓶颈,经王飞和小组同事反复研究,发现改进装药筒的结构可以提升燃烧效率。于是,她带领团队伙伴研究半可燃药桶。查资料、找标准、咨询更专业的院校机构……忙碌中,大家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实实在在解决了生产难题。 她说:“科研和人生一样,可能解决一个小问题就能带来技术上的新飞跃。”为了从源头设计抓安全,王飞在过去一年内,和小组同事们一起制订完成了所负责项目的安全设计规范。为了更符合时代性,他们参阅了国军标、军工行业和各军兵种的指导文件。为了更贴近现实性,他们对点火电路、监测、试验和操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考量,让产品的本质安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抓安全的时候,她也不忘质量。只要她经手产品,都会对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汇总。她说:“这样可以让团队的新成员很快上手,更高效地服务生产。”她认为,抓住了源头才会有改善,找到了标准才会有进步。 “作为女性,我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柔软的人。”王飞如此说道。虽然人到中年,但王飞的处事风格依然有些“辣”。 性格开朗,敢于发声,敢于坚持原则,也敢于承认自己的劣势和不足。似乎每时每刻,她都能活得热气腾腾;似乎年纪越大,越能展现出自己的风采。 虽然遇事沉稳、处事不惊,但对待小组年轻的同事们,她却有一些“唠叨”。“我总是希望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全部传授给他们,所以总是会唠叨。”正是有了王飞的关切和唠叨,小组成员们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长。 王飞以科研者的严谨与人大代表的担当,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深刻内涵。她像一束光,照亮技术攻关的每一个细节,也温暖着身边人的成长之路;她更像一座桥,连接起基层心声与国家发展的宏图。未来,她将继续以“小切口”推动“大改变”,在履职与创新的道路上步履不停,绽放光彩。